我的新村-实郎 (Serom)

村民重教育每3公里一華小·实廊郎朗读书声

实廊新村与文林望重组村紧紧相依,倘若追溯历史,较早开埠的必然是文林望,因为每一村落发的发展都是从沿河一带开始,坐落在麻河沿岸的文林望曾经也风光一时,迎送往来船只运送载物资或商品。

最早的实廊新村原貌,位于实廊二条和三条之间,如今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几间店和住家。
惟在时代巨轮的转动下,陆地稳定的发展胜於水路运输时,处于内陆地区的实廊新村开始迈向稳定发展,逐渐扩充及铺设瀝青的道路,如一道不可或缺的交通网,带动当地的物业发展及商机,反观文林望则犹如隐私在园林中的小部落,鲜为人知。

开埠前盛产槟榔闻名

相传,实廊开墾时期该区到处都散发着一股香味(Harum),因此当地的马来村民变说“Semua Harum”,后来慢慢演变成为“Seron” (实廊)并成为当地的地名。

实廊在开埠前,曾因生产槟榔而闻名,该区共有9条麻河支流衔接麻河,方言俗为实廊一条、实廊二条到实廊九条(巴力浮内),华裔村民多居住在公路两侧,马来居民则落户在小河旁。

独特风景线,一条路上三华小

实廊区可谓每三公里内必有一所華小,外地人只需沿着利豐港往武吉甘密的方向行驶,一路上注意右手边隐藏在阵阵树影间的建筑物,不难发现沿途既是一所所设备齐全且外型新颖的華小,佇立在一片又一片的园地中,默默培育着周围的莘莘学子。

当地除了实廊中華学校位于实廊三条往文林望的道路,其他3所華小都坐在实廊主要道路一旁,即实廊七条真如学校、实廊九条(巴力浮内)啓贤学校和新邦里瑪三育学校,儼然已成为该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
一所所華的存在,可见村民为了让华裔子弟就近上学念书,齐心协力地在散居地点筹建校舍,让后代子孙能在舒适的环境下学习成长,见证当地华裔村民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。

蘇新资:早期交通依赖水路

实廊前村长蘇新资(80岁)指出,先有实廊邦贡这个繁华的渡头,沿河运输商品,惟时代变迁,陆路交通稳定发展,直到内陆的交流便利性提高后,各地才减少对水路运输的依赖。

他披露,以往的道路都是红泥路,村民以脚踏车代步,只有少数拥有私家车的村民充当德士司机,载送村民或学生到麻市对面的河岸,让他们藉由渡轮进入麻坡市中心上中学或采买物品。

他说,以往的新村范围在实廊三条一带,既是现在的交通灯周边,惟大街一排逾30间木板店屋在1979年被大火夷为平地,造成一学生命丧火海及400多人受灾,如今推平后的空地已作为夜市集营业地。

李应德:中華公会见证实廊变迁

退休校长兼本报通讯员李应德(73岁)表示,曾听父母在谈起往事时,指出他出世甫一个月就遇到日本二战争时代,父母只好带着他东奔西跑躲避日本军,躲避在树林隐蔽处度过惶恐的年代,后来才落脚在实廊九条(巴力浮内)。

他指出,实廊新村原有的范围仅在实廊二条及三条一带,实廊中華公会可谓当地最早社团组织,至今已近60年的历史,见证当地的发展变迁。

他说,实廊的范围直到当地成为洲选区后,范围才扩大至丰港及武吉甘密的边界,整条绵长的笔直道路牵起实廊一条至九条,惟整体发展仍略显不平衡。

美食“烧米”打响名声

对于当地美食“烧米”的由来,她笑言,“烧米”是“烧卖”的潮州话读音演变而来,因为这项美食传入当地的是一位潮州人,他随后改良成自家新食品后就称之为“烧米”,至今已有逾40年。

他说,“烧米”手工制作且售价低廉,许多村民当做早餐食用,久而久之就成为当地特有的美食,渐渐打响名声,店家开始将“烧米”批发给餐馆,同时扩充营业至利丰港、武吉甘密一带,就连外地人也慕名前来品尝。

谢兴财:华裔多务农

村长谢兴财(53岁)指出,当地人口约1万人,其中华裔人口就占了逾6千人。大部分村名以农务为生,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,因此沿途可见一所所设备完善的華小,都是村民出钱出力兴办而成的。

他表示,该区河岸边的土地肥沃,以前的村民较多素数以焦割胶为生,现在则顺应时代的需求,改种油棕、香蕉、龙珠果、榴莲、山竹等经济作物,提升经济来源。

他说,当地在80年代开始兴建第一个花园住宅区,该区在前柔佛大臣拿督啊都干尼的带动下,武吉甘密收费站已经落成并通行,加上当地设有设备完善的技术学院,相信该区的物业发展将日益蓬勃,住宅区也会逐渐增多,发展前景可谓一片明亮。

他认为,该区毗邻麻河沿岸,具备旅游发展的潜能与条件,倘若拥有完善的发展计划,将能吸引外地游客贴近大自然生态,沿途欣赏萤火虫或垂钓等,沉浸在大自然最原始的美景之中,也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,同时吸引年轻人回来创业。

颜先生:中華戏院老一代人回忆

在实廊大街营业杂货店的颜先生(60岁)回忆时表示,从前的大街店铺不仅有杂货店,还有裁缝店、打铁店、脚车店、洗衣店、金铺、洋货店、咖啡店等应有尽有,村民们经常前来进行日常消费,聚集在咖啡店闲话家常,惟昔日的热闹景象已一去不复返。

他披露,当日的戏票售价依照位置划分,印象中分别为35仙、70仙及1令吉30仙左右,戏院一隅尚有售卖零食的小档口,人来人往的景象好不热闹。

他开怀地说,他的父亲是其中一名股东,因此他从四岁左右享有免费看电影的特权,最爱看古龙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,如《楚留香》、《三少爷的剑》、《萧十一郎》等,有时下午看了晚上又跑去重看,仿佛看不腻似的,也就是这样看了整10年的免费电影。

他说,随着录影带及电视机开始普及,家家户户都想有独自的娱乐消遣后,戏院就面对顾客人数大不如前,日益凋零加上经营不善而面临关闭的下场,成为老一辈人脑海中的甜蜜回忆。

资料转载:星洲日报·大柔佛







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我的新村- 巴莪 (Pagoh)

来东甲必吃的人气美食!

【It’s Supper time!!!】半夜肚子饿?柔佛各地深夜食堂!